因秦始皇一改原有的王國制,首創(chuàng)帝國制,,故咸陽號稱中華第一帝都,,至今建城已有2300多年歷史。但古老的秦咸陽城早已成為歷史遺跡,。只能在史書的記載和考古發(fā)掘中不斷去研究考證?,F在人們所熟悉西安西邊的咸陽城,是明清時期以來的,,建城只有六百多年歷史的明朝咸陽新城,。
103745sg271db8076qp026.jpg (150.75 KB, 下載次數: 13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31 10:37 上傳
咸陽城位圖
說起咸陽,很多人都忽視了西安西邊的咸陽市區(qū)只是大明朱元璋2年所建,,跟印象里的“大秦帝都”其實并沒有什么關系,。真正的秦都咸陽其實主要位于現今渭河以北的咸陽窯店街道一帶,以及渭河以南的西安六村堡街道部分地區(qū),。嚴格的說,咸陽如今的秦都,、渭城兩行政區(qū)的區(qū)名實質上被倒置了,。
而現在的咸陽城又有什么樣的過往呢?
103745ff0bb83f7bobgfe5.jpg (200.6 KB, 下載次數: 13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31 10:37 上傳
咸陽縣東城
明清咸陽城是現今咸陽城市形成的基質和胚胎,,是咸陽城市發(fā)展歷史射線的原點,,是構成咸陽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核心文化的“秦都,、帝陵、明清城”三個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是1993年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獲批的重要條件,。咸陽明清城區(qū),明清古城路網格局尚存,,中山街,、東明街、果子市街等是關中地區(qū)少有的保存比較完整的原汁原味的歷史街區(qū),。
明清咸陽城從建城時至解放前,,經過了兩次大規(guī)模的建設和改建。一次是明洪武二年(1369年)開始修建,;一次是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加以外擴,。此外,咸陽城還經歷了八次重修,,分別是:明代宗景泰三年(1452年),、明萬歷十五年(1587年)、明崇禎年間,、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清嘉慶二十四年(1795年)、清道光十二年(年),、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民國二十年(1931年)。期間,,咸陽城經歷了六次較大震的破壞,,然而屢廢屢建,生生不息,。而老咸陽縣城的面積則不足1個平方公里,。
103747b5d63kb8e8eegu8b.jpg (75.6 KB, 下載次數: 1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31 10:37 上傳
咸陽城位圖
由于在上世紀50年代在古城北城墻和護城河基礎上修建了和平路(既人民中路),明清古城沿人民路南側變化很大,;沿渭陽東路也基本上建成多層現代風格住宅建筑,;甚至沿明清城中心街區(qū)中山街兩側也建了大量多層現代風格建筑。原有的明清城城市肌理和歷史風貌遭到很大的破壞,。
103745lyhhncnawhk22xoy.jpg (121.28 KB, 下載次數: 12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31 10:37 上傳
咸陽老城
解放以后至改革開放以來,,咸陽更是有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古城的風貌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取而代之的是大規(guī)模的拆舊建新,。經過60多年的擴展,如今的咸陽市城區(qū)已經超過原來的幾十倍,,古咸陽城的位置只是在現在的樂育南路以東到新建成的清渭樓以西,、人民路以南至渭河北岸,。
103746ijkjgxxaxtxjjzjn.jpg (153.91 KB, 下載次數: 1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31 10:37 上傳
咸陽老城
城市規(guī)劃建設要延續(xù)城市的歷史文脈,保存城市的記憶,,這樣才可以塑造城市獨有的特色,。明清咸陽城不是歷史的包袱,也不是城市建設的緊箍咒,,更不是建設現代化咸陽的絆腳石,,而是咸陽歷史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城市發(fā)展史上唯一存有較完整風貌的實體,,是魅力故都的魅力點之一,,是展示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103746lmszuz6u1q0162ur.jpg (95.53 KB, 下載次數: 1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31 10:37 上傳
103746eerrxesvjrvgie69.jpg (134.83 KB, 下載次數: 12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31 10:37 上傳
咸陽
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浙江金華監(jiān)生孔文郁舉行了咸陽現在城址的奠基禮,。他當時主政咸陽縣,因舊城毀于元末明初戰(zhàn)火,,他暫居宋元咸陽廢城內東耳村村民家中,,主持了咸陽城的建設工作。在廢城西四公里渭河北岸原渭水驛遷址新建縣城,,即現咸陽明清城址,。工程自洪武二年開工,洪武四年(1371年)建成,。新建縣城城郭南北寬320米,,東西長700米,為規(guī)整的矩形城郭,,“城周四里奇”(周長四里一百五十三步合2040米),,城區(qū)面積0.22平方公里(一說0.318平方公里,宋敏求《長安志》記載,,約合0.25平方公里),。城墻高8.5米(二丈五尺),護城河深一丈五尺,。設東,、西、東南,、東北四座城門,。城內設三條東西街四條南北巷。明洪武城和現在咸陽街巷的對應關系大體為:東城墻沿轆轤把巷,、花店巷位置,;北城墻東段沿現在谷家巷以北儀鳳東街以南位置,西段沿儀鳳西街南數十米位置,;西城墻沿清泰街以東位置,;南城墻沿渭河。
103748k1lmodwdytwwzvyc.jpg (204.02 KB, 下載次數: 1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31 10:37 上傳
明代宗景泰三年(1452年),,咸陽知縣王瑾重修縣城,。縣城格局未作大的改變,。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咸陽撫軍謝蘭和道臺劉志主持拓擴咸陽縣城,“拓東西北三隅,,計廣逾八里,,雄跨渭岸,屈曲不方,,以象斗杓”,。在洪武城基礎上,在東,、西,、北三個方向加以擴建,城池格局打破了規(guī)整的矩形輪廓,,呈舀水的斗杓形狀,。三面拓擴后的咸陽城,“東西北四里奇”,,南北寬約550米,,東西長1650米,城墻“高二丈五尺”(8.5米),,護城河“池深盈丈”,。改建后城門增加為九座。東為朝陽門(現東明街東口),,西為望賢門(現西寧街西口,,西門口位置),南為渭陽門(現南陽街南口,,咸陽古渡遺址北),,北為五陵門(現北大街北口,北門口位置),;學道門為文明門(現學道門巷南口位置),,西北門為乾清門(現永綏街北口位置);還有小南門(現清泰街南口位置),、小北門(大體在鐵一局新運處辦公樓位置),、新城門(在現在清渭樓東北角東道巷和西道巷交匯處以南不遠處)。民間流傳嘉靖咸陽城為,,“九關九守九里山”,,意思為,,城池有九座城門,城周長約九里,。嘉靖城建成后不久,,改朝陽門為東明門,望賢門為西寧門,,渭陽門為南陽門,,五陵門為北平門,與現在的路名更加接近,。新擴的咸陽城約0.91平方公里,,面積是洪武城的四倍。南城垣緊臨渭河北岸,,筑有河堤,,南陽門外為咸陽古渡碼頭。清渭樓遷建于東明門外,??梢钥闯觯尉赶剃柍堑囊?guī)模形制比洪武城有了很大提升,,斗杓形的城市形態(tài)很具特色,,臨渭而立,氣勢不凡,。
103747jvl8h6h41l843d3v.jpg (191.79 KB, 下載次數: 12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31 10:37 上傳
咸陽夜景
可惜的是,,嘉靖咸陽城建成不到十年,就遭到毀滅性的破壞,。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華縣發(fā)生八級大地震,,這是世界地震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地震,死亡83萬多人,,咸陽地震破壞烈度為8度,,“城傾,物倒,,地裂,,河溢”。咸陽城內的文廟及明倫堂,、尊經閣震損,。《西安府志》記載,,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刻,,地大震,聲如雷,廬舍傾圮幾半,,而東鄉(xiāng)壓死者無算,。大樹倏仆倏起,一日夜動二十余次,,三日不止……豐渭溢,,巨魚甚多。卑濕之處,,地裂泉出?!?br />
103744a7ddrmnbidzas5ai.jpg (268.98 KB, 下載次數: 1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31 10:37 上傳
地震災后
12年后,,也就是明隆慶二年(1568)四月,西安東北6.75級地震,,又對咸陽造成很重的破壞,,“咸陽城無完室,人畜死傷甚多”(《續(xù)文獻通考》),。二十年時間嘉靖咸陽城遭到兩次地震的嚴重破壞,,可以想見必是滿目瘡痍。到了明萬歷十五年(1587),,咸陽知縣樊熔重修咸陽城,。明崇禎中,咸陽知縣張名世再次重修咸陽城,。清順治十一年(1654)天水發(fā)生8級地震,咸陽遭嚴重破壞,,“房屋倒塌,人畜死傷甚多”,。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咸陽發(fā)生4.5級地震,,“臥床者傾地,宿鳥驚飛”,,又造成很大破壞。清乾隆五年(1740),,咸陽發(fā)生4.75級地震,又對咸陽城造成破壞,。清乾隆十四年(1749),咸陽知縣臧應桐重修咸陽城,改城西北的乾清門為永綏門,,改學道門為昂霽門,,改小北門為天任門,小南門為清泰門,,新城門為迎旭門,。此次重修,“周環(huán)計里如前”,,城池形制未變,,但對城墻加寬加厚,,“高三仞,基厚兩尋加半,,頂寬一丈有奇”,。而且,設“望櫓(樓)七,、洞門九,、邏卒戌鋪八、炮位臺二十,,文昌奎樓各二,、登城馬道七,、水溝三十六”,。此次工程,開工于乾隆十四年(1749)正月,,完工于次年四月,??梢钥闯觯∧觊g的重修是嘉靖咸陽城建成后重修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但城市格局未有大的改變,。
103747tkjyctwn9t09py0y.jpg (135.31 KB, 下載次數: 1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31 10:37 上傳
清嘉慶二十四年(1795),吳席薌刺史宰咸陽時,,重修縣城未半,,因調任原因,重修事宜遂擱置,。對此次重修,,資料頗少,地方史志上很少提及,,甚至重修的年代也語焉不詳,。從清泰街東瀾花語岸項目2006年地基開挖時挖掘出的清磚銘文上可以證明此次重修時間為嘉慶二十四年。
103747ynwwawjnwavj88j8.jpg (72.56 KB, 下載次數: 12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31 10:37 上傳
清道光十二年(1832)咸陽知縣陳堯書重修咸陽縣城,,開工于道光十二年閏九月,竣工于次年九月,。此次重修在修復城垣的基礎上,,在城的東南兩隅,“分建奎樓,,以補文星”,,增建了奎星樓。清光緒三十年(1904)咸陽知縣成安重修咸陽縣城,。民國八年(1919),,因護城河淤平,進行清淤,,“鑿之深如初”,。1920年12月16日,寧夏海原發(fā)生8.5級地震,,咸陽房屋倒塌,,壓死群眾甚多。民國二十年(1931)咸陽縣長劉安國補筑南城數處,。
解放后,,咸陽城的面積擴大了數十倍,咸陽亦成為一座地區(qū)市,,而原來的咸陽已變兩個區(qū)(縣級),,即秦都、渭城,。隨著時代的前進,,咸陽將更加繁榮,必將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城市。
103747b1xyz1uv8x8uffob.jpg (157.61 KB, 下載次數: 12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31 10:37 上傳
咸陽舊照
明初至民國時期,,咸陽的城市形態(tài)經歷了兩次大的變化,。明初的咸陽縣城布局以東西大街為軸心,各主要建筑沿街而建,,并在建筑前伸出街道,,形成“T”字形街道框架。嘉靖二十六年拓城后的咸陽縣,,新增了城北的商業(yè)區(qū)和城西的軍事區(qū),,城北街道以舊城城門為原點向外輻射,或貼城墻而建,,顯示出自然生長的特征,;城西街道則以鐘樓為中心向四周伸展,小巷筆直,,與大街近垂直相交,,顯示出濃郁的規(guī)劃意味。民國二十六年以后的咸陽縣城市形態(tài),,則受到鐵路修通與火車站選址的顯著影響,,在舊城與火車站之間自發(fā)形成了道路。咸陽近500年城市形態(tài)的變遷,,是在人為規(guī)劃與自然生長兩種狀態(tài)的結合下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