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有一種小吃,,從定義上來講就比較復雜,這就是“涼皮”,。涼皮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涼皮就是在關(guān)中地區(qū)街面上能見到的那種用麥面粉制做涼拌著吃的食品。廣義上的涼皮指用麥面粉,、米面粉,、薯淀粉、玉米粉,、豆粉等通過水沉淀制做的所有食品,。所以,陜西人對涼皮的理解就不同,,陜南人喜愛漢中的米皮,。關(guān)中人就喜歡用麥面蒸的涼皮,就是“魏家涼皮”,、“一品香涼皮”賣的那種,。而陜北人喜歡的是一種用麥面經(jīng)過水沉淀,然后壓制出的一種涼拌面食,。因此,,涼皮雖然是一種小吃,但只是定義就十分讓人頭痛,。 陜西涼皮很難定義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不同地域造就的食材不同,,但又因為相同的文化做山了類似的美食,。根據(jù)原料的不同陜西涼皮可分為面皮、米皮,、黑米皮,、魔芋皮、醋粉皮等等,。根據(jù)制作方法不同又可分為蒸面皮,、搟面皮、烙面皮,、壓粉等,。而且吃法也很多樣,,可以涼拌、可以熱調(diào),、還可以炒著吃,,但主要還是涼拌著吃。所以,,老陜的這種小吃看似簡單,,實則變化多樣,真正達到了返璞歸真,、大巧若拙的境界,。 我們來羅列一下幾種常見的涼皮。 麻醬涼皮,,涼皮中的戰(zhàn)斗機,。一種典型的清真小吃。先把面粉調(diào)成糊狀,,盛入特制的金屬鑼鑼里面,,搖鑼鑼使面糊平平地鋪在鑼底,然后放入開水鍋里蒸熟,,再把冷卻的面皮切條,,加輔料如黃瓜絲、豆芽等,,調(diào)入鹽,、醋、醬,、芝麻醬,、辣椒油等佐料。當然,,最關(guān)鍵的是芝麻醬,,這是畫龍點睛之筆。 岐山搟面皮,,陜西寶雞岐山縣特產(chǎn),。區(qū)別于面皮的是,岐山搟面皮是將小麥粉洗出面筋,,再把沉淀的淀粉搟成薄餅,,最后上籠蒸熟。而岐山搟面皮的特色在于一味佐料——岐山香醋,。這種醋酸而不澀,,香而不燥,口感甜爽。輔以洗出的面筋絲,,配上辣椒油和各種佐料,,就成了西府人的最愛。 面筋涼皮在關(guān)中地區(qū)十分流行,。蒸之前也要用面粉先洗出面筋,,剩下的淀粉調(diào)成糊,盛入鑼鑼上蒸熟,。吃的時侯把涼皮切條,,加入面筋塊和時令蔬菜,佐料需要醋,、醬,、蒜汁、味精,、鹽,、辣椒油、香油等,,吃的時候風味又有不同,。 秦鎮(zhèn)米皮,用稻米粉為原料,,產(chǎn)于陜西戶縣的秦鎮(zhèn),,因此得名秦鎮(zhèn)米皮。將大米粉調(diào)水為糊,,然后平鋪在多層竹籠內(nèi)旺火蒸熟,。待米皮晾涼后,要用近一米長的大鍘刀鍘成絲,。再加入輔料調(diào)入辣椒油等佐料涼拌而成,。 漢中米皮, 因產(chǎn)于陜南漢中地區(qū)而得名,。先將大米淘凈,,浸泡后磨成漿,然后用特制的面皮鍋刷上油,,舀入米漿蒸熟,。不過漢中米皮區(qū)別于以上幾種涼皮的是,這種米皮嚴格來講都不能被稱作“涼皮”,。因為它是趁熱食用的,,在當?shù)厮袀€全名叫“漢中熱米皮”,。 不知道諸位看官留神了沒有,,以上幾種涼皮都提到了一個共同的佐料——辣椒油。 辣椒的原產(chǎn)地是墨西哥。15世紀末,,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之后把辣椒帶回歐洲,,并通過兩條“絲綢之路”于明朝傳入中國。但一直到清朝道光年間,,中國才普遍栽培和食用辣椒,。所以,中國人吃辣椒的歷史在各種佐料里面是最短的,??墒牵苯泛髞碚呔由?,反客為主占山為王,,一舉成為了中國人最喜歡的味道之一。 因為陜西毗鄰黃土高原,,面朝黃土背朝天,,食物比較缺乏。辣椒不但可以提味,,還可以補充無機鹽,,所以老陜一下子就愛上了它。陜西的辣椒主要是陜西線椒,,當?shù)厝私凶觥扒亟贰?,這種辣椒的辣度在1.5萬度左右,沒有魔鬼的辣味才造就了那種香辣的口感,。 陜西人做辣椒油也十分講究,,他們習慣叫做“油潑辣子”。選用上好的大蔥頭晾干后和老姜皮,、辣椒粉一起用菜籽油煎,,最關(guān)鍵的是控制油溫,油不可太熱否則辣椒面會焦,,亦不可太涼不然沒有香味,。當然,更簡單的方法是把花椒粉,、芝麻,、大料粉和老醋拌勻,然后一勺溫度合適的熱油往上一澆,。老陜的最愛的油潑辣子就成了,。 有一首民謠能證明陜西人對油潑辣子的癡迷,正所謂“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愣娃高吼秦腔,。一碗嘫(注:方言,,應(yīng)為'粘'。)面喜氣洋洋,,沒有辣子嘟嘟囔囔,。” 涼皮的起源在陜西,,它的始祖或許就是秦鎮(zhèn)米皮,。 秦鎮(zhèn)全名秦渡鎮(zhèn),又稱“周豐宮”,。據(jù)《長安縣志》和《留壩縣志》記載,,秦始皇在位的時候,南鄭縣有一年久旱不雨,,稻田干枯,,打下的稻米成色很差,無法向皇帝納貢,。因為秦朝嚴刑酷法,,農(nóng)民們深恐皇帝加罪。這時有個叫朱十三的農(nóng)民,,把不太好的大米加清水泡后,,用碾米的石碾子把米碾碎(注:當時沒有發(fā)明石磨,石碾是用來給谷物去殼用的,,捎帶把谷物壓成大顆粒,。),然后過濾成糊,,上甄蒸熟,,起名大米皮子。朱十三就和納貢的人來到秦鎮(zhèn),,把大米皮子獻給秦始皇,。皇上一吃覺得美味可口,,于是龍心大悅,,并下令以后南鄭縣只進貢大米和大米皮子。 當然,,說秦始皇吃過涼皮子可信度不高,,這也許只是三秦百姓的文化自豪感編出的一個故事。但是,,在陜西關(guān)中北五縣之一的彬縣就有一種類似涼皮的食品叫做”御面”,。當?shù)匕傩照f當年進貢給皇上吃過,所以叫御面,。但究竟是哪朝哪位皇上誰也說不清,。言外之意就是說,,涼皮這東西連皇上都喜歡,因為它“高端大氣上檔次 低調(diào)奢華有內(nèi)涵”,,所以我們老陜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