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因詩而名,,詩因樓而傳,;詩與樓相映成輝,相得益彰,。清渭樓其所以能流傳千古,,與歷朝歷代的文人對它的吟詠是分不開的。
DSC_0001.JPG (1.31 MB, 下載次數(shù): 8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清渭樓
2015-10-10 10:24 上傳
宋代黃孝先建成清渭樓厚,,登臨一覽,,南眺終南翠峰,北望畢原列冢,,渭水流經(jīng)腳下,,古渡近在眼前,于是便心潮難平寫下了為后人反復吟誦的名詩《留題清渭樓》:
黃翁愛山不知休,,每日不下清渭樓,。
為官落得官下隱,愛山不得山中游,。
朝看暮看山更好,,古人今人空自老。
天生定分不可移,,白云悠悠寄懷抱,。
172519ysnj9zksv9bl0z2h.jpg (638.93 KB, 下載次數(shù): 8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清渭樓
2015-10-10 10:25 上傳
歷代在咸陽為官及文人學士,附麗風雅,,迎來送往,,常于清渭樓上賞景酬唱,留下了許多吟詠,。清渭樓修成八十三年后,,已是北宋末年的宣和元年,蘇轍之孫籀,,到陜與好友咸陽縣令,、詩人何子應、陳叔易登瀏覽清渭樓,,留下一首七言長詩,,描寫登樓所見:
咸陽宮殿無尺瓦,直抵南山是禾稼,。
山巔冠闕總成塵,,清渭東流無晝夜,。
昔時此水貫宮垣,今日淪漣縣樓下,。
無復秦娥洗妝水,,時日村童飲牛馬。
秋波泠泠泛紅葉,,春天波蕩桃花節(jié),。
清代順治十七年,江蘇大興舉人黃中璜任咸陽知縣,,見邑中古跡“至今猶存”,,遂“俯仰憑吊,不勝低徊,,按籍闕韻,,率成數(shù)首”,其中很有名的便是《登清渭樓二首》:
其一
極目煙霞里,,相迎樹色叢,。
漢宮春草茂,秦壘暮云蒙,。
群峙應山秀,長流渭水雄,。
臨風頻悵悵,,寄慨有馀衷。
其二
三秦多勝跡,,一望眼難空,。
月冷孤遺冢,云寒蔽舊酆,。
村連遠樹碧,,雁帶落霞紅。
俯首憐清渭,,潺湲水自東,。
IMG_4287.jpg (506.53 KB, 下載次數(shù): 7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清渭樓
2015-10-10 10:25 上傳
同治十二年的江蘇儀征舉人、官戶部主事的嚴玉森在咸陽也寫過一首《登清渭樓》的詩:
天風海水一舷中,,野服山蔬萬象空,。
涇渭雙流涵鏡閣,漢唐千樹送花驄,。
關(guān)西客淚霜堆鬢,,笛里江南雪滿篷。
更憶真州東去路,,新城十里小桃紅,。
IMG_8331_副本.jpg (601.16 KB, 下載次數(shù): 7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清渭樓
2015-10-10 10:25 上傳
清代還有一位葛裕文,,生平不詳,曾寫過一首《咸陽古渡口占》
飛渡秦川一葉舟,鄉(xiāng)心感觸白烏頭,。
西風獵獵咸原草,暮雨瀟瀟清渭樓,。
九井橫當三輔路,六岡遙接五陵秋。
幾回立馬空追想,煙樹迎人暫小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