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您好,,請問你需要辦理貸款嗎,?”不少人在生活中都遇到過這樣的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不僅知道自己的手機號碼,甚至在電話里準確無誤地報出自己的名字,,連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碼都知道得一清二楚。究竟是誰泄露了你的個人信息,?
180838mby9cac729yc9fya.jpg (225.73 KB, 下載次數: 8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2 18:08 上傳
今年4月份,,上海警方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4名犯罪嫌疑人全都是房產中介,通過qq群出售小區(qū)業(yè)主資料,,在一筆交易中,,王某用1000元向張某、舒某購買了150個小區(qū)共10萬條業(yè)主信息,。這些信息非常詳細,,包括姓名、電話,、購房時間等信息,。 目前,本案中的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其中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張某和舒某被批準逮捕,,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審理之中。
181015mahbsnfoaqzxyl2i.jpg (141.96 KB, 下載次數: 8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2 18:10 上傳
房產中介交換公民個人信息已成公開“潛規(guī)則”
據了解,,出售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張某,、舒某,以及購買信息的王某均在上海從事房產中介工作,。他們通過交換自己掌握的公民個人信息,,從而獲得更好的業(yè)績。據稱一些房產中介之間交換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已成為公開的“潛規(guī)則”,。
兩高發(fā)布司法解釋 嚴懲買賣交換個人信
6月1日已經實施的兩高司法解釋的第三條規(guī)定: 未經被收集者同意,,將合法收集的公民個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屬于刑法規(guī)定的“提供公民個人信息”,。
司法解釋第四條規(guī)定: 違反國家有關規(guī)定,,通過購買、收受,、交換等方式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或者在履行職責、提供服務過程中收集公民個人信息的,,屬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三款規(guī)定的“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
181302xw07esae707zt299.jpg (166.18 KB, 下載次數: 7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2 18:13 上傳
這八種行為易導致個人信息泄露 生活中,騷擾電話和短信讓我們不堪其擾,。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事關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如何才能避免信息泄露被騙,?公安機關網安部門提醒大家要注意加強防范以下這八種情況: 八種行為需謹慎 ① 網絡購物要謹防釣魚,; ② 網站慎重參加網上調查活動; ③ 身份證復印件寫明用途,; ④ 簡歷只提供必要信息,; ⑤ 謹慎在社交網絡發(fā)布照片,; ⑥ 妥善處理快遞單,車票等包含個人信息的票據,; ⑦ 不在微博微信透露個人信息,; ⑧ 免費WIFI易泄露個人隱私。
181411ysm4pd4uajjgsja4.jpg (48.82 KB, 下載次數: 8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6-12 18:14 上傳
|